博鱼体育,博鱼体育官方网站,博鱼体育APP下载/博鱼体育官方网站[永久网址:363050.com]拥有亚洲市场最大的线上娱乐服务,博鱼,博鱼体育,博鱼官方网站,博鱼boyu,博鱼体育登录入口,博鱼体育,博鱼体育官方平台,boyu博鱼中国官方网站,博鱼官网,博鱼体育登录入口,博鱼体育官网,博鱼体育下载,博鱼体育平台,博鱼体育改名,博鱼app下载,博鱼注册网址,博鱼官方网站,并且博鱼体育有这业界最优质的服务
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业绩点评报告:业绩增速亮眼,全球产能布局竞争力提升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4.65亿元,同比增长19.15%;归母净利润3.94亿元,同比增长68.8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71.74%。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11.01亿元,同比增长25.41%;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增长62.1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63.75%。
公司自主品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海外市场竞争力提升。国内市场,公司构建了丰富且竞争力较强的自主品牌矩阵,旗下顽皮、领先、ZEAL等品牌矩阵完善。顽皮通过精准的渠道策略与产品优化,实现了品牌的持续升级;领先专注主粮领域,其烘焙粮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ZEAL定位高端市场。同时,公司自主品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旗下顽皮、ZEAL等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收获广泛关注。海外业务板块,公司从OEM业务切入市场,与美国品谱、英国Armitages、德国Fressnapf等全球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出口至85个国家。通过遍布全球的生产基地,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与高效供应,满足全球客户需求。
海外产能布局和扩张有望贡献新的利润空间。公司海外产能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柬埔寨等多个国家。2015年,中宠股份投资2800万美元在美国建设宠物零食工厂,2024年完成对美国第一工厂的改造和产能增加,同时,在2023年决定投资建设美国第二工厂,其产能高于目前正在运行的美国第一工厂,计划2026年建成,持续强化本土化供应能力。2018年,中宠股份投资1600万美元建成加拿大宠物零食工厂,目前,加拿大工厂产能扩建也在加速推进中,计划2025年下半年加拿大工厂第二条产线建设完毕,持续补充北美市场产能需求。未来,公司还将继续通过本地化生产进一步巩固北美市场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看好公司自主品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主粮业务增速亮眼,海外市场竞争力提升,海外产能布局和扩张未来有望贡献新的利润空间,给予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我们预计2025年/2026年/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0.89亿元/60.65亿元/73.73亿元,同比增长13.99%/19.17%/21.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0亿元/5.45亿元/6.90亿元,同比增长11.67%/23.93%/26.67%;对应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PE分别为36.4X/29.3X/23.2X,参考可比公司的平均估值,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行业消费升级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海外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海外宠物食品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风险。
2024年报&2025一季报点评:市场需求放缓与竞争加剧致业绩下滑,积极开拓境外市场
市场需求放缓与竞争加剧,业绩下滑承压。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与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收15.94亿元,同比+4.64%;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8.97%;扣非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12.71%。2025Q1实现营收2.94亿元,同环比-13.14%/-26.13%,归母净利润0.03亿元,同环比-79.21%/-87.50%。业绩下滑主要系下游有效需求增速放缓,叠加市场竞争加剧、销售价格承压。公司积极依托品牌优势推出新产品,对外积极开拓市场,建立合作关系的国外客户数量增多,实现境外营收1.77亿元,同比+4.21%。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同比降低1.62pct至9.15%,销售净利率同比降低0.66pct至4.42%,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3%/1.35%/0.53%/1.68%,同比-0.22/+0.02/-0.29/+0.39pct。
化学交联产品为主要增长来源,较2023年同比增长13.19%。1)化学交联:实现营收5.85亿元,同比+13.19%,在总营收占比36.71%。受其主要原材料低密度聚乙烯(LDPE)价格上涨的影响,毛利率同比-5.12pct至5.30%。2)硅烷交联:营收同比-0.35%至6.49亿元,在总营收占比40.74%,毛利率同比-0.50pct至7.81%。3)低烟无卤:营收同比-1.81%至1.89亿元,在总营收占比11.87%,毛利率同比+2.97pct至23.84%。4)屏蔽料:屏蔽料营收同比+5.87%至1.66亿元,在总营收占比同比+0.12pct至10.44%,毛利率同比+1.59pct至10.65%。
乘绿色环保与国产替代东风,募投产能放量潜力可期。1)产品:国内少数实现产品系列化生产的企业之一,包括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化学交联聚乙烯电缆料、低烟无卤电缆料和屏蔽料,在品种多样性、性能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等方面均位于行业前列。2)客户:2023年入选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前20强中有19家为公司的合作客户,公司市占率在国产企业梯队位于前列,在同类供应商中竞争力较强。此外,公司已拥有70家境外合作客户,覆盖24个国家及地区。3)募投项目:募投项目将新增35kV及以下过氧化物可交联电缆料1.2万吨、新能源特种材料3.8万吨的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公司计划研发500KV及以下过氧化物可交联电缆料,高压超高压技术有望打破垄断,助力产品结构升级。募投项目100%达产后预计贡献营收超9亿元,贡献净利润近7千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环保型线缆用高分子材料专精特新“小巨人”,规模化生产国内领先,募投产能放量潜力可期,考虑公司业绩短期下滑,调整公司2025~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4/0.84亿元(前值为0.90/1.09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0.97亿元,对应最新PE为17.34/15.28/13.21x,维持“增持”评级。
陶瓷/石材行业竞争加剧,业绩同比承压下滑。公司发布2024年度&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与2025Q1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73/1.17亿元,同比-0.24%/+2.41%;归母净利润0.24/0.06亿元,同比-36.46%/-37.32%;扣非归母净利润0.23/0.05亿元,同比-32.55%/-43.93%。业绩下滑主要系受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下游陶瓷、石材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市场需求收缩,公司回款能力下降,信用减值损失较2023年增加136.23%;同时存货跌价准备和商誉减值损失均计提增加,利息收入减少,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03%/9.03%/4.59%/-1.22%,同比-0.51/0.11/-0.45/0.82pct;2024年销售毛利率同比+0.71pct至30.33%,销售净利率同比-2.38pct至3.79%。
金刚石业务占比超七成,新业务稳步增长,占比逐步提高。1)金刚石工具:受国内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影响,陶瓷、石材行业需求持续疲软,业务规模小幅收缩;但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并举,叠加国外市场开拓与国内市场整合,有效保持了品牌竞争力与市场份额,2024年该业务营收同比-5.44%至4.32亿元,占比同比-4.15pct至75.52%,毛利率稳中有升。2)稀土永磁元器件:为着力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原材料价格逐渐止跌企稳,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增强,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经营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营收同比+20.03%至0.71亿元,占比同比+2.09pct至12.36%,毛利率同比+7.77pct至0.20%。3)碳化硅工具:主要用于瓷砖、石材、微晶石等材料的抛光处理,2024年营收同比-14.72%至0.20亿元,占比同比-0.60pct至3.53%,毛利率同比+1.94pct至23.13%。
深化金刚石工具国际化布局,积极培育稀土永磁元器件等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金刚石工具:加快金刚石工具生产制造“走出去”,生产型海外子公司土耳其奔朗投入生产运营,形成未来向中东/非洲/欧洲等战略性重点市场辐射的支撑点。同时国内产能进一步整合,提高生产规模效应,集中资源服务头部优质客户,有望保持品牌竞争力及市场份额。2)新业务拓展:持续拓展在稀土永磁元器件、先进陶瓷材料、高精度超硬精密加工技术及设备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及应用,2024年公司先进陶瓷材料业务完成了从研发、供应商验证及导入、到量产并实现销售的重要突破,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下游需求放缓致公司业绩短期承压,调整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0.27/0.32亿元(前值为0.38/0.44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38亿元,对应PE为66.14/56.58/46.93x,考虑公司在金刚石工具领域具备技术优势与领先地位,维持“增持”评级。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报告: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积极开拓新兴行业
2025年4月24日,中石科技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6亿元,同比增长24.51%;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73.04%。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16.41%;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增长105.70%。
营收实现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回暖,公司消费电子端新老产品均放量;同时AI端侧带动高效散热模组及核心零部件热管、VC同比增长;此外,公司加大韩国市场拓展,韩国大客户营收同比得到较大增长,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51%。2024年,公司加大高附加值产品供应,供货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同时,公司持续推进精益生产和工艺改善等降本增效措施,带动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增长态势得以延续。
开拓新行业,寻求业绩增长新曲线。面对新一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浪潮,公司积极拥抱行业发展变化,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把握AI终端、AI数据中心、智能汽车、智能医疗设备等新兴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变革趋势,着力锻造为全球领先客户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及服务的能力,开辟公司更多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深耕导热散热行业二十余年,依托在细分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前瞻性布局,目前公司在热管理材料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在科技发展浪潮下,公司积极开拓新行业,寻求业绩增长新曲线亿元、29.75亿元,归母净利润2.96亿元、4.30亿元、5.3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3.5、16.2、13.0倍。参考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估值26.7倍PE,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出现不利变化;所引用数据来源发布错误数据;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AI端侧产品布局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关税政策不利影响;行业竞争加剧。
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45亿元,同比下降4.39%;实现归母净利润3.18亿元,同比下降16.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下降14.16%。
公司关注到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变化,积极布局年轻人喜爱的IP与二次元产品,加速文具产品的文创化,用IP赋能文具,让产品兼具实用价值、兴趣价值和情绪价值。奇只好玩作为公司旗下独立潮玩品牌,以自主IP孵化、IP运营、品牌联合开发、潮玩衍生为核心经营模式,关注年轻消费者的情绪价值和价值主张,积极布局“二次元IP”领域。2025年,九木杂物社将加强IP类产品资源投入和提升自有品牌占比,丰富产品结构。利用数字化管理思维和工具,提升单店业务能力,打造多种店型以适应不同市场需求。保持线下渠道的快速增长和线上业务的多渠道增长,实现复购率和客单价的提升。
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国内文具文创头部公司,新五年战略改革效果显著。传统核心业务品牌、产品、渠道端优势明显,零售大店业务已跑通商业模式,办公直销业务渠道端壁垒深厚,一体两翼业务发展逻辑清晰。基于一季报,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60.56/277.14/292.35亿元(前值为272.01/300.50/329.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5%/6.4%/5.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2/16.40/17.79亿元(前值为15.75/17.77/19.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9.2%/8.5%。截至2025年4月28日,EPS分别为1.63/1.78/1.93元,对应PE分别为19/18/16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报告:煤炭量价齐跌拖累业绩,关注煤矿成长与价格弹性
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收452.9亿元,同比-18.4%,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54.1%,扣非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55.8%;其中2024Q4实现营收122亿元,环比+5.9%,归母净利润2.6亿元,环比-70.2%,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元,环比-71.4%。2025Q1实现营收90.3亿元,同比-14.5%,归母净利润6.8亿元,同比-28.3%,扣非归母净利润7.3亿元,同比-19.1%。我们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8.9/35.7/37.9亿元,同比分别-7.2%/+23.8%/+6.2%;EPS为0.51/0.63/0.67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2.8/10.4/9.8倍。公司产能有望受益于新拍矿及集团资产注入而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1)煤炭主业成长可期:2024年10月公司以247.05亿元竞得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区块煤炭及共伴生铝土矿探矿权,该煤矿煤种主要为1/3焦煤、气煤,规划产能800万吨/年;作为山西焦煤集团煤炭资产重要上市平台,公司有望借助集团资产注入实现煤炭产能的持续扩张。(2)关停西山热电机组有望减亏:公司控股子公司西山热电(公司持股91.65%)于2025年关停发电机组,西山热电机组装机容量小、发电工艺能耗高,近年来经营业绩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24年1-9月西山热电净利润-1.04亿元,年化净利润-1.4亿元,关停有望一定程度上增厚企业业绩。(3)2024年分红比例下降:2024年公司分红比例为40.19%,同比-26.88%,按照2025年4月28日收盘价计算,对应当前股息率为3.4%。
公司发布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74.63%,实现归母净利润-613万元,同比下降131.49%;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8440万元,同比增长40.52%,实现归母净利润1432万元,同比增长35.93%。2024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2024公司收入体量大幅增长,1Q25公司盈利水平明显改善。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74.63%,实现归母净利润-613万元,同比下降131.49%,实现综合毛利率33.32%,同比下降8.55%。公司收入大幅增长,但盈利水平明显下滑,主要原因为公司业务结构仍以电信市场为主,具体产品为2.5G、10G等中低速率产品。传统电信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毛利率下滑明显(24.62%,同比下降14.25pct)。此外,为了拓展新的发展领域,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公司持续加大了CW硅光光源、EML等领域的投入,研发费用同比有明显的增长,加之存货资产减值损失、政府补助和期间费用等因素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同比呈现下降趋势。从4Q24单季度看,公司归母净利润-558万元,虽处于亏损状态,但环比Q3已有向好趋势(环比减亏572万元)。1Q25,公司实现收入8440万元,同比增长40.52%,实现归母净利润1432万元,同比增长35.93%,实现综合毛利率44.64%,同比增长9.82pct,盈利水平明显改善,主要原因为高毛利数据中心市场的CW硅光光源产品逐步放量,产品结构得以优化所致。
数据中心光模块业务进展迅速,2024年CW70mW激光器出货量超百万颗。AI技术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光模块正加速向高速率演进,逐步从400G/800G向1.6T等更高速率发展。2024年,公司CW70mW激光器产品实现批量交付,产品采用非制冷设计,具备高功率输出和低功耗特性,适用于数据中心高速场景,年出货量超百万颗,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此外,100G PAM4EML、CW100mW芯片已完成客户验证,200G PAM4EML完成产品开发并推出,并开始了针对更高速率EML芯片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与此同时,CPO技术通过高度集成实现了更高的带宽密度和更低的功耗,被视为1.6T及以上速率的解决方案之一,2024年,OIF发布3.2Tbps CPO标准,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公司瞄准这一机遇,研发了300mW高功率CW光源,并实现该产品的核心技术突破,以满足与CPO/硅光集成的协同创新。针对OIO领域的CW光芯片需求,公司已开展相关预研工作。
投资建议:AI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数据中心光模块需求旺盛,公司作为国内激光器芯片领先企业,有望充分受益。根据公司2024年报以及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我们调整了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9亿元(前值为0.92亿元)、1.32亿元(前值为1.25亿元)和2.06亿元(新增),对应4月28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22.3X、72.8X和46.8X。公司数据中心光模块业务潜力较大,部分产品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未来成长空间可观,维持对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2)技术演进不及预期,差距拉大的风险;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2025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25年氟化工+电解液拐点将至
电解液25Q1出货高增长、海外订单逐步起量。我们预计25Q1电解液出货5.8万吨+,同增75%+,25年美国电池客户开始起量,我们预计出货维持30%增长,出货25-30万吨。盈利看,我们预计Q1电解液板块微利,且我们预计后续维持。此外公司收购42%石磊股权,可实现六氟自供,满足公司40-50%电解液需求。
氟化工Q1利润同增10%+、电容器和半导体稳健增长。我们预计氟化工25Q1利润1.7-1.8亿元,同比增长10%+,Q1海德福仍亏损0.2亿元左右,全年看我们预计海德福亏损收窄至0.6亿元,我们预计氟化工增长20%贡献8-9亿利润。电容器和半导体化学品我们预计全年贡献1.5-2亿元利润,其中Q1合计贡献利润0.4-0.5亿元,环比持平左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5-27年归母净利预测为13.1/16.2/20亿元,同比+39%/+23%/+24%,对应PE为17x/14x/11x,考虑公司氟化工可贡献高增长,我们给予25年25xPE,目标价43.5元,维持“买入”评级。
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11%,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12.20亿元(YoY+11.52%),归母净利润-1.97亿元(YoY-468%),扣非归母净利润-2.81亿元(YoY-150%);在产品结构变动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毛利率同比下降3.6pct至48.19%;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1%至5.77亿元,研发费率同比下降3.4pct至47%。1Q25实现营收4.22亿元(YoY+110.88%,QoQ+13.59%),主要得益于来自泛工业、汽车、泛通信等下游市场的业务增长以及对创芯微的并表;实现归母净利润1556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74万元,扭亏为盈,毛利率46.43%(YoY-1.2pct,QoQ+1.2pct)。
信号链和电源管理芯片收入均保持增长,一季度占比分别为68%和32%。分产品线%,毛利率同比下降4.17pct至50.10%;电源管理芯片收入2.44亿元(YoY+11.89%),占比20%,毛利率同比下降1.76pct至40.52%。1Q25信号链芯片收入同比增长64.86%至2.87亿元,占比68%;电源管理芯片收入同比增长416.53%至1.35亿元,占比32%。
车规级芯片200余款,2024年汽车收入占比约17%。截至2024年底,公司车规级芯片200余款,应用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互联、车身、底盘、动力等场景。2024年公司来自汽车的收入约2.07亿元,同比增长约80%,占收入的比例为16.95%。产品进展方面,多通道电源管理PMIC、多款DC/DC产品和LDO系列产品等均获得重要客户定点项目,并批量供货;高边开关和理想二极管ORing控制器产品已实现量产并大规模出货;第三代CAN收发器家族产品实现全国产供应链,已获得多个项目定点并量产出货,电流检测放大器进一步扩展到80V共模耐压等级,满足后续整车48V架构升级需求;音频传感器网络ASN填补国内音频总线产品空白并获得客户定点。
公司2025Q1开局良好。春节期间公司产品动销表现稳健,叠加经销商在一季度补货,在去年同期相对高基数的情况下,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仍实现良性增长。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3.15亿元,同比增长8.08%;实现归母净利润22.02亿元,同比增长14.77%。
主业表现稳健,线上渠道增长亮眼。分品类看,公司酱油等核心品类收入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他品类增速最快,品类日益丰富。2025Q1,公司酱油/调味酱/蚝油/其他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4.20亿元/9.13亿元/13.60亿元/12.89亿元,同比+8.20%/+13.95%/+6.10%/+20.83%。分渠道看,公司加快线%/+43.20%。
2025Q1公司盈利水平同比提升。受益于大豆等原材料价格下降,2025Q1公司毛利率同比增加2.73个百分点至40.04%。费用方面,2025Q1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5.91%/1.89%,同比分别+0.41pct/+0.28pct。公司一季度销售费用率增加与加大费用投入有关综合毛利率与费用率的情况,2025Q1公司净利率为26.54%,同比增加1.48个百分点,盈利水平同比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5/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7元和1.40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32倍和29倍。作为调味品龙头,公司持续深化产品、渠道等改革。后续持续关注需求等边际改善情况。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推广不及预期,市场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宏观经济波动,食品安全问题等。
复合肥销量增长强劲,推动1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从销售端看,今年1季度,公司复合肥销量同比增长35%左右,新型肥销量增速更高,是公司有史以来同期最高的销量,为全年实现销售目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从利润端看,公司1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0.19个百分点至18.17%,带动净利润增长。
复合肥毛利率仍有继续修复的空间。2023年7月份开始原料单质肥价格结束单边下跌,行业会回到正轨,但完全修复仍需要时间。公司复合肥和新型肥的毛利率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提升,但目前对比历史水平仍偏低,未来仍存在提升空间。
新型肥料快速增长,带动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近年来,公司着力开拓新型肥料市场,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战略,针对新型肥料的研发、技术推广和市场营销分别打造了高效的研发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和市场营销团队。新型肥料销量由2018年的54.85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8.00万吨,6年时间增长了151.60%,年复合增长率达16.63%。新型肥料占复合肥整体销量的比例从2018年的16.56%提升至2024年的31.67%,新型肥料实现的收入占复合肥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从2018年的19.65%提升至2024年的38.18%。新型肥料占比的大幅提升,也带动了复合肥整体毛利率的逐步提升。
持续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借复合肥业务强劲且稳定的现金流入,公司近几年加大了资本开支力度,主要包括磷酸铁及其上游配套项目、上游磷化工、收购集团的磷矿等。这些新产能的投入,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公司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也将拓展新的产品种类,拓宽公司的成长空间。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凭借多年打造的一体化成本优势、渠道客户黏性和产品自主创新,构筑了稳固的经营护城河,近年来复合肥销量连续稳定增长;同时公司布局精细磷化工产业,打开长期发展空间。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4.70、16.81和19.0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5、1.31和1.4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值分别为12、10和9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单质肥价格大幅波动;下游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新建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
市政和能源工程新签合同额增速快。公司2024年营收688.16亿元,同减7.28%,归母净利润28.41亿元,同减3.5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6.08亿元,同减3.84%。分行业看,施工业营收572.39亿元,同降6.72%;基础设施运营营收50.29亿元,同降15.79%;数字信息营收4.01亿元,同增26.70%;设计服务营收23.88亿元,同降6.90%;投资业务营收28.63亿元,同降22.92%;机械加工及制造营收1.56亿元,同降46.65%;融资租赁营收4.56亿元,同增5.49%。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总量1030.16亿元,同增8.01%。施工类业务中市政工程和能源工程类均同比增幅超过30%。
新兴业务持续发力,车路云领域取得新突破。数字集团基于高性能的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提供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软硬件产品和系统集成的专业服务。主要业务及产品从项目级建筑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城市级智能监管平台,覆盖数字化咨询、智慧基建、智慧交通、智慧环境、智慧医疗、建筑信息化、韧性城市、数据治理、数字孪生、车路协同、行业大模型、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安装等多个领域。2024年中标上海市奉贤区智能网联示范区车路协同应用项目、广东阳信智慧高速项目等,标志着公司在智能网联“车路云”等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风险提示: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风险;新签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费用管控能力持续提升,利润端受商誉减值影响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4全年公司实现营收33.10亿元,同比+15.6%;归母净利2.04亿元,同比-34.4%。25Q1公司实现营收9.50亿元,同比+13.8%;归母净利1.11亿元,同比+25.9%。
毛利率受业务结构变化波动,各项费用管控能力持续提升。公司24全年/25Q1毛利率25.7%/27.8%,同比-0.5pct/+1.5pct,公司毛利率波动主要受国内与海外业务占比变化影响,24年公司海外业务受海外经济下行影响,营收同比-8%,国内业务同比+49%,海外业务占比-5.7pct,国外业务毛利率近年来维持36%+而国内业务维持24~25%,海外业务占比下降导致公司毛利率略有波动下降。费用端方面,公司24全年/25Q1期间费用率14.5%/12.6%,同比-0.6pct/-2.0pct,连续5年维持下降趋势,费用管控能力持续提升。
利润端受商誉减值影响,海外基地加速建设。24年由于美国当前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公司基于审慎性原则对收购在美全资孙公司Incodel Holding LLC时形成的商誉计提1.20亿元减值准备,对公司全年利润存在较大冲击,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率6.2%,同比-4.7pct。据我们测算,剔除商誉减值以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公司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约实现10%增长。针对海外业务布局,公司计划未来将相关产品的生产地逐步转移至泰国,目前正加速推进其位于泰国的年产700万只气缸套生产基地的产线建设工作。
客户合作稳定,新业务拓展进行时。公司在气缸套、活塞产品方面与潍柴、玉柴、重汽、康明斯与卡特彼勒等国内外行业头部客户维持稳定合作关系,电控执行器产品进入盖瑞特、博格华纳与博马科技等国际主流涡轮增压器供应商体系,24年公司气缸套与电控执行器销量同比+17%/+23%。新业务方面,24年为恒久制动并表第一个完整财年,全年恒久制动实现营收4.73亿元,实现净利润3373.51万元,净利率7.1%,双金属复合制动鼓销量达90万只,同比实现487%的大幅增长。同时公司坚持“汽车发动机及车身零部件”和“氢能源动力系统及零部件”双线并行的发展路线,继续推进氢能等新业务发展,24年内与GKN氢能事业部在固态储氢系统方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此外,在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环节,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通过下游优质客户资源,继续抢占大缸径柴油发电机组市场。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传统主业具备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有望贡献稳定收益,新业务制动系统持续发力,氢能业务仍具潜力,我们看好公司发展前景。预计公司2025~2027年有望实现营收37.60/42.44/47.84亿元,同比+13.6%/+12.9%/+12.7%,实现归母净利3.77/4.33/4.90亿元,同比+84.7%/+14.8%/+13.3%,对应EPS0.64/0.74/0.83元,当前股价对应PE12x/10x/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等行业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海外政策影响超预期等风险。
事件:2025年4月28日晚,兴蓉环境发布2025Q1报告。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3亿元,同比增加9.61%;实现归母净利润5.08亿元,同比增加11.19%;扣非后净利润4.98亿元,同比增加11.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5亿元,同比增加526.47%;基本每股收益0.17元/股,同比增加10.92%。
公司主业持续释放产能,贡献增量业绩。20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08亿元,同比增加11.2%,主要由于水务业务在建产能陆续投产。(1)供水业务:成都市水七厂(三期)项目80万吨/日投放产能,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投运。(2)污水业务:2024年成都骑龙净水厂项目、成都市凤凰河二沟再生水厂项目进入商业运行。量增带动下公司营收实现增长。同时,在建洗瓦堰再生水厂(20万吨/日),公司预计年内投运释放产能、另有成都市第五、八再生水厂(二期)等项目在建。公司在建项目建成投产或将支撑近2-3年业绩,业绩成长属性凸显。
期间费用控制良好,盈利能力增强。一季度销售毛利率46%,同比增长2.18pct,相较2024年全年提高4.58pct;销售净利率25.69%,同比增长0.31pct,相较2024年全年提高2.98pct;销售期间费用率同比降低0.06pct至11.05%,其中管理费用率下降0.1pct,销售费用率下降0.25pct。研发费用率同比上涨0.14pct,主要由于自来水制备及输送相关研发课题发生的研发费用同比增加所致。
现金流表现稳健,应收规模小幅上升。2025Q1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7.5亿元,同比增加9.97%,与营收增长幅度基本一致。收现比为86.52%,同比小幅增加。应收账款35.27亿元,同比增长17.36%。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51天,同比增加约12天。
盈利预测及评级:兴蓉环境业绩稳定性与成长性并存。(1)盈利能力:自来水&污水业务在成都主城区市占率在100%,盈利能力行业领先;(2)稳定性:自来水业务使用者付费模式保障现金流稳定流入,同时工程业务占比小,运营类资产占比接近90%,业绩稳定性较强;(3)成长性:公司目前运营、在建和拟建的供排水项目规模超900万吨/日,我们预计在建和拟建产能在2025年及以后陆续投产,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拓展二三圈层水务市场,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综合考虑到公司现有资产及未来业绩成长性,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7.95/111.8/117.63亿元,归母净利润21.67/24.84/26.08亿元,按4月28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9.96x/8.69x/8.28x,我们看好公司稳健成长能力及分红潜力,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4.97亿元(同比+8.01%),归母净利润9.15亿元(同比-21.58%),扣非归母净利润8.85亿元(同比-22.42%)。2025Q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56亿元(同比+3.02%),实现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同比+15.45%),扣非归母净利润4.55亿元(同比+14.82%)。
24年营收稳健增长,利润端略有承压:①24年公司收入264.97亿元(同比+8.01%)。从区域销售上看,24年华南地区收入167.25亿元(同比+1.91%),华南门店达10043家(直营店6392家);东北、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收入46.29亿元(同比+34.42%),东北、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门店达2969家(直营店2066家);华中地区收入24.67亿元(同比+7.83%),华中地区门店达1928家(直营店1093家);华东地区收入20.4亿元(同比+14.09%),华东地区门店达1613家(直营店952家)。从品类上看,24年中西成药收入达199.68亿元(同比+12.82%),中参药材收入达29.45亿元(同比-0.99%),非药品收入达29.48亿元(同比-9.52%)。从业务类型上看,零售业务收入为219.21亿元(同比+6.88%),加盟及分销业务收入达39.4亿元(同比+15.12%)。②24年利润承压,一方面系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1.58个百分点(24年毛利率达34.33%),24年零售业务毛利率下滑1.53个百分点(24年零售业务毛利率为36.62%),加盟及分销业务毛利率下滑0.07个百分点(24年加盟及分销业务毛利率为11.17%);另一方面系公司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0.45个百分点(24年销售费用率达23.37%),24年公司归母净利率同比下滑1.3个百分点(24年归母净利率达3.45%)。
25Q1利润增速亮眼,25年或有望迎来盈利改善拐点:①2025Q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56亿元(同比+3.02%)。从区域销售上看,25Q1年华南地区收入43.03亿元(同比-0.94%),华南门店达10064家(直营店6323家);东北、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收入12.2亿元(同比+10.7%),东北、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门店达2932家(直营店2028家);华中地区收入6.76亿元(同比+8.31%),华中地区门店达1931家(直营店1077家);华东地区收入5.47亿元(同比+5.16%),华东地区门店达1695家(直营店955家)。②25Q1归母净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主要系公司归母净利率提升0.72个百分点(25Q1公司归母净利率达6.61%)。从毛利率上看,25Q1公司毛利率下降0.48个百分点(25Q1毛利率为34.98%)。从费用率上看,25Q1公司销售费用率下降0.86个百分点(25Q1销售费用率为20.88%),25Q1管理费用率下降0.22个百分点(25Q1管理费用率为3.95%)。我们认为,公司关闭亏损门店有助于公司改善盈利水平,同时随着门诊统筹的推进,门店的客流有望得以改善进而改善单店盈利能力,25年或将迎来盈利改善的拐点。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9.38亿元、317.88亿元、351.4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约为9%、10%、11%,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9亿元、12.77亿元、14.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20%、16%、17%,对应2025/4/28股价PE分别约为18倍、16倍、14倍。
风险因素:零售药房市场竞争加剧、医保政策变动风险、税收政策变动风险、门店扩张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
事件:2025年4月27日,格力电器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900.38亿元(同比-7.31%),归母净利润321.85亿元(同比+10.91%),扣非归母净利润301.00亿元(同比+9.19%)。2025Q1实现总营收416.39亿元(同比+13.78%),归母净利润59.04亿元(同比+26.29%),扣非归母净利润57.17亿元(同比+26.34%)。
2024Q4业绩端双位数增长,境外收入实现较快增速。1)分季度:2024Q4收入达426.22亿元(同比-13.38%),营收端短期承压;归母净利润102.24亿元(同比+14.55%),实现双位数增长。2)分产品:2024年公司消费电器/工业制品及绿色能源/智能装备/其他主营/其他业务收入分别达1485.60/172.46/4.24/34.85/194.48亿元,分别同比-4.29/+0.80/-36.68/+122.29/-33.88%,核心业务消费电器小幅下滑,或系除空调外的其他产品收入下滑所致,2024年公司家用空调零售份额为25.40%,位居行业第一;智能装备业务收入下滑较明显,其他主营业务增速亮眼。3)分地区:2024年公司境内/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415.13/282.03亿元,分别同比-5.45/+13.25%,境外收入实现较快增速。
投资建议:行业端,国内消费市场有所回暖带动内需增长,叠加供给端工业生产呈现加速复苏状态。公司端,持续打造精细化产品矩阵,深耕家用空调与暖通设备板块,维持中央空调高市占率;拟增持子公司格力钛股份助力新能源业务加速发展,叠加创新驱动为绿色发展赋能,有望为业绩增长提供新助力。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6.79/382.57/404.1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6.19/6.83/7.2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52/6.82/6.45倍。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59.35亿元,同比增长36.81%,环比增长67.19%,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46.62%,环比增长15.86%,扣非归母净利10.30亿元,同比增长45.19%,环比增长14.74%。
点评:金价上行驱动公司业绩。量: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自产金产量11.87吨,同比减少0.31%,销量10.99吨,同比增长7.98%。外购金产量20.24吨,同比增长1.67%,销量20.24吨,同比增长12.94%,小金条产量3.18吨,同比减少55.49%,销量2.85吨,同比减少59.21%。价:2025年第一季度黄金均价2807美元/盎司,同比增长38.3%,环比增长5.5%。利:公司25年第一季度毛利/净利率水平15.57%/5.63%,同比+1.01/+0.06pct,环比-7.94/+1.66pct。
业绩拆分:2025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同比增长3.3亿元,主要增利项包括毛利(+12.8亿元)、营业外利润(+0.1亿元)、减值损失等(+0.2亿元),减利项包括费用及税金(-2.0亿元)、其他/投资收益(-1.4亿元),公允价值变动(-1.7亿元),所得税(-3.9亿元)以及少数股东损益(-0.8亿元);2025年一季度归母环比增长1.4亿元,主要增利项包括毛利(+3.9亿元),费用及税金(+8.0亿元)、减值损失等(+0.9亿元)以及营业外利润(+0.3亿元),减利项主要包括其他/投资收益(-1.4亿元)、公允价值变动(-3.0亿元)、所得税(-5.2亿元)以及少数股东损益(-1.9亿元)。毛利增长系金价上涨、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系过往公司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所致。
资源增储,业务持续扩张:公司24全年累计完成探矿投入5.9亿元,实现探矿新增金资源量58.8吨,其中加纳卡蒂诺/焦家金矿/三山岛金矿/金洲公司新增金金属量11.2/7.75/7.7/7.47吨。另外公司成功竞得大桥金矿外围探矿权,完成包头昶泰矿业70%股权并购;西岭金矿探矿权成功注入公司,并与三山岛金矿采矿权实现整合;山金国际完成Osino股权并购,获得Twin Hills金矿项目。截至2024年底,公司保有资源储量金权益金属量2058吨。
远期项目持续推进。公司三山岛金矿取得整合后的495万吨/年采矿证,目前正在办理建设项目核准、安设审查等手续,已经批复开工的三山岛金矿副井井筒掘进突破-1750米;卡蒂诺公司纳穆蒂尼金矿项目建设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2024年11月初启动选厂项目带料试车,目前该金矿项目正处于试生产阶段。
投资建议:考虑2025年贵金属价格同比增幅明显,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49/67.44/77.22亿元,按照4月28日收盘价,对应PE为22/20/18倍,维持“推荐”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归母净利润40.12亿元,同比+7.78%,25Q1归母净利润8.57亿元,同比-9.16%。
1)盈利方面: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90.33亿元,同比+19.67%,归母净利润40.12亿元,同比+7.78%,扣非归母净利润38.44亿元,同比+6.64%。25Q1实现营业收入170.60亿元,同比+10.58%,归母净利润8.57亿元,同比-9.16%,扣非归母净利润8.10亿元,同比-10.29%。
2)现金流方面: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小幅下降3.0%至58.57亿元,25Q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74.67%至10.13亿元。
Q1综合单票归母净利润0.126元,精细管控带动核心成本持续下降。2024年公司单票快递收入2.30元,同比-0.11元,降幅约4.86%;单票快递核心成本0.70元,同比-0.05元,降幅约6.67%(其中,单票运输成本同比下降9.41%至0.42元,单票中心操作成本同比下降5.41%至0.28元),主要受益于公司深化成本精细管控;单票期间费用0.06元,同比持平;综合单票归母净利润0.15元,同比-0.025元,降幅约14.0%。
25Q1公司单票快递收入2.28元,同比-0.15元,降幅约6.26%;单票快递核心成本0.72元,同比-0.05元,降幅约6.49%(其中,单票运输成本下降10.64%至0.42元,单票中心操作成本0.30元,同比持平);单票期间费用0.05元,同比-0.02元,降幅约24.44%;综合单票归母净利润0.126元,同比-0.04元,降幅约25.38%。
2024年公司快递业务量265.73亿件,同比+25.32%,高于行业平均增速3.84pct,市场份额约15.2%,同比提升0.5pct;25Q1公司延续业务量快速增长,实现业务量67.79亿件,同比+21.77%,高于行业平均增速0.13pct,市场份额15.0%,同比持平。
公司在国际化战略方面资产壁垒高筑,截止2024年末自有航空机队数量13架、圆通航空累计开通航线年航空业务板块实现收入17.1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20%。展望未来,公司有望继续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围绕国际快递、国际货运和供应链业务进行拓展布局,全面增强公司综合服务和竞争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02亿元、47.43亿元、53.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5.6%、13.6%,对应市盈率分别11.0倍、9.5倍、8.4倍。我们认为,全网数字化工程、规模效应、职业经理人制度三大优势赋能下,公司快递业务经营质量有望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实物商品网购需求不及预期;电商快递价格竞争恶化;末端加盟商稳定性下降。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稳健增长,20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提高至50%以上。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微棱镜、光波导、车载产品有望获得持续增长动能,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稳健增长,2025Q1单季度业绩同比增速大幅提升。2024年公司营收10.3亿元,同比增长37.1%;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22.6%;扣非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33.2%;毛利率39.9%,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净利率21.4%,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2025Q1单季度营收2.6亿元,同比增长52.9%,环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增长55.5%,环比下降22.7%;扣非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54.7%,环比下降31.0%毛利率34.8%,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9.9个百分点;净利率18.0%,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9个百分点。
主要业务均实现正增长,微棱镜产品驱动光学棱镜业务成主要增长动力。分业务来看,2024年光学棱镜类产品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59.0%;毛利率38.0%,同比减少5.2个百分点,该业务主要受益于智能手机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微棱镜产品需求扩张;玻璃非球面透镜类产品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4.1%;毛利率51.9%,同比增加5.4个百分点,2024年该业务面临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但公司稳住营收规模并提升毛利率,保障了业务的长期竞争力;玻璃晶圆类产品收入0.7亿元,同比增长38.9%,毛利率16.0%,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积极开拓下游市场,与全球领先的光学玻璃材料厂、半导体工艺设备厂紧密合作,积极改进和完善产品结构,应用于AR/VR、汽车LOGO投影、半导体等领域的产品均实现稳健发展。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大幅增长,主要投向微棱镜、光波导、车载产品等方向,望加强公司竞争壁垒。研发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1.2亿元,同比增长77.7%,研发费用率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至11.3%。公司研发费用增幅高于营收增幅,主要系公司增加研发人员数量、研发人员薪酬及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股份支付费用增加所致,其中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227人增长至2024年的353人,增幅达55.5%2024年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达到15.1%。研发投向方面,通过梳理公司所有预计投资规模超1000万元的在研项目,我们发现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聚焦在各类微棱镜加工的相关工艺及技术、微纳光学及AR光波导加工技术、车载产品的加工工艺和精度提升技术等方向。我们认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有助于加强公司在各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构筑未来增长新动能。
因公司研发费用率提升,我们小幅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66/4.98/5.72亿元,对应每股收益0.91/1.23/1.42元,对应市盈率25.4/18.7/16.3倍。我们看好公司产品受益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使用场景增长的趋势,维持买入评级。
研发能力未能匹配客户需求的风险、核心技术泄密风险、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存货跌价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客户相对集中风险。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收入6.0亿元,同比+10.3%;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8.2%;扣非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8.6%。
25Q1大单品实现稳健发展,推动收入增长。25Q1公司营收同比+10.3%,在春节错期、终端需求偏淡的环境下展现较强经营韧性,主要得益于:1)品类上,公司大单品产品力优秀,25Q1鱼制品与豆制品延续亮眼表现;2)渠道上,零食量贩景气延续,公司通过产品开发等方式深化合作,25Q1铺货网点和单店卖力或均有提升;流通渠道亦稳健增长。
25Q1受汇兑收益减少影响,净利率略有承压。公司25Q1扣非归母净利率为9.0%,同比-1.8pcts。具体拆分来看,25Q1毛利率为29.9%,同比-0.1pcts,在原材料上涨背景下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与公司自身效率提升。25Q1销售费用率为13.4%,同比+0.2pcts;管理费用率为4.0%,同比+0.2pcts;研发费用率为2.0%,同比+0.2pcts;财务费用率为-0.4%,同比+1.1pcts,主要系25Q1汇兑收益减少。
大单品产品力优秀,25年期待焕新成效释放。短期看,渠道有望边际改善,1)零食量贩店等景气持续,叠加公司与之合作的SKU有望增加,渠道红利有望进一步释放;2)线上渠道持续调整,成果有望逐步展现;3)高势能渠道后续有望突破,公司核心品类在24年完成产品、包装和品牌焕新后,25年持续创新迭代,有望开拓会员店等现代渠道;4)鹌鹑蛋推动定量装铺市,增长动能有望修复。长期看,公司由产品经营转型品牌经营,大单品势能日益强化,产品力与品牌力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将大包装作为核心品规,推动产品实现全渠道布局,有望构筑品牌护城河,赋能收入中枢长期增长。此外,公司在海外市场团队建设、准入资质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未来有望实现进一步拓展。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渠道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食品安全的风险。
事件:公司发布2024&25Q1业绩,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567.93亿元,同降20.5%,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降11.95%,扣非归母净利润18.03亿元,同降16.34%。其中24Q4收入42.11亿元,同降55%,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降30%,扣非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降40%。25Q1收入175.21亿元,同降32%,归母净利润6.13亿元,同降24%,扣非归母净利润6.44亿元,同降23%。25Q1毛利率9.06%,同比提升0.69pct,销售/管理费用率1.22%/0.62%,分别同比-0.03/+0.13pct,归母净利率3.50%,同比+0.37pct。2024年公司拟每股分红1.72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9.0亿元,分红率46.15%,过去3年分红率稳中有升。
黄金首饰业务主要受到金价影响,销售同比下滑与行业趋势一致。分产品,2024年笔类/珠宝首饰/黄金交易/工艺品销售分别实现收入2.27/469.08/93.81/0.55亿元,分别同比+1.09%/-19.31%/-26.42%/-5.60%,毛利率分别为24.12%/10.16%/0.92%/26.79%,毛利率分别同比-1.35/+0.32/+0.92/+3.06pct。根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2024年全国黄金消费量985.31吨,同比下降9.58%。其中黄金首饰532.02吨,同比下降24.69%;金条及金币373.13吨,同比增长24.54%;工业及其他用金80.16吨,同比下降4.12%。2024年,在整体黄金珠宝消费疲软,库存周转率下降的背景下,黄金珠宝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推动产品创新,同时由于黄金避险保值属性凸显,金条销量出现大幅上升。
批发业务为公司收入下滑的主要拖累,2024年公司门店数量同比减少。分销售模式,2024年批发/零售分别实现收入443.62/28.27亿元,同比-18.31%/-31.28%,毛利率分别为9.39%/23.61%,毛利率分别同比+0.46/+0.70pct。截至2024期末,公司门店数5838家,2024年净关店156家,其中自营门店197家,净增10家,加盟店5641家,净减少166家。
风险因素:金价剧烈波动,同店表现、渠道拓展、加盟商拿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全面推进降本增效,公司2024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0%。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39亿元(YoY+17.00%);归母净利润3.37亿元(YoY+94.47%),扣非归母净利润3.47亿元(YoY+130.43%)。1Q25公司实现营收12.74亿元(YoY+20.41%,QoQ-6.80%);归母净利润0.65亿元(YoY-11.44%,QoQ-10.15%)。2024年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行业整体稼动率回升,公司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9.02%、28.20%,创历史新高,同时公司全面推进极致降本、数字化变革等专项工作,管控效率提升,运营成本下降。
下游景气恢复,新兴市场持续突破。2024年,下游终端市场景气度持续恢复,通讯、家电等应用板块需求回暖,公司瞄准重点行业持续发力,汽车电子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66%,通讯板块同比增长24%,工控板块同比增长16%,新品类超级电容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
持续强化研发,突破多项高端产品。关键技术公司持续强化面向市场的研发,高效创新,围绕高可靠、高容量、高温度、高电压、高精密、高频率六大方向,实施从材料到工艺到产品“三位一体”系统攻关,突破新兴领域应用难点。2024年,公司开发出了高端MLCC用高温高耐压瓷粉,大幅提升中高容系列MLCC的耐压和可靠性;攻克低阻值厚膜电阻用贱金属电极浆关键技术难题,实现贱金属电极浆的国产化替代;自研辊印浆料、叠层电感内电极浆料、零欧电阻电极浆料实现量产,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等。
新董事长到任,降本增效持续优化。2024年2月,公司董事会选举李程先生担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李程先生曾任国星光电总裁,在电子制造领域拥有深厚的经验积累,为风华带来低成本战略及精益文化建设,全面、全员、全过程采用极致降本的思维和方法论。通过强化采购成本管理、关键材料自产化等降低材料成本;深入开展精益诊断,全面消除冗余浪费,深度挖掘改善潜力;强化费用管理,从严从紧控制各项非生产性费用,全方位极致拓展降本增效空间。
随着年报发布,我们微调盈利预测,预计25-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9%/22.7%/19.6%至5.0/6.2/7.4亿元(25-26年原值为5.8/7.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30/25/21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025年4月28日晚公司披露一季报,25Q1实现营收56.11亿元,同比增长26.86%;实现归母净利润5.64亿元,同比增长43.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5.60亿元,同比增长44.97%。毛利率达到24.60%、同比增加3.3pct,净利率达到11.31%、同比增加2.2pct,业绩和盈利能力变化显著超预期。
25H1业绩确定性强,下半年需看电子行业整体景气度。公司25Q1业绩已经显示今年开年以来需求仍然继续上行,根据持续跟踪,龙头厂商稼动率持续保持满产状态,并且在当前铜价有所承压的情况下、覆铜板行业主流厂商价格仍然保持坚挺,25Q2有望延续一季度的景气度,公司25H1业绩确定性较强。下半年的情况还需看电子行业整体景气度,虽然在贸易摩擦升级的情况下市场对下半年需求预期较为悲观,但我们考虑到下半年是传统旺季,如若出现具有较高产品力的新品,有望驱动下半年旺季需求继续环比攀升,公司作为强阿尔法厂商,业绩值得期待。
终端创新导致覆铜板升级,打破垄断迎增长。资本开支侧,AI服务器和交换机CCL等级或从原先的Very low loss提升至Ultralow loss或Super ultra low loss,同时增加对CTE指标的要求(应对HDI);端侧,有望从普通FR-4产品提升至Mid loss或最高至Very low loss。无论是资本开支侧还是端侧,目前都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厂商独占,公司作为中国大陆厂商进入产业链,有望打破垄断迎来高端产品内化升级带来的增长。
生益电子抓住ASIC机会弯道超车。从ASIC产业链已经观察到起量之势,最为典型的是给亚马逊自研AI服务器做代工的台系企业智邦科技从7月开始营收环比增速加速上行。生益电子依靠自己在高多层类产品中的技术实力,成功通过海外ASIC相关产业链突破,从二季度开始营收和利润环比加速变化,可见生益电子有望随着海外ASIC产业链起量而迎来快速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达到28.0亿元、38.4亿元和43.6亿元,对应PE为21倍、15倍和13倍。考虑到公司强阿尔法能力强,在保持订单和价格稳定增长增长的同时,盈利能力快速修复,业绩确定性高,给予“买入”评级。
需求修复不及预期;AI发展不及预期;DeepSeek等模型创新带来的变化;竞争加剧;贸易摩擦继续升级。
2025年4月28日,公司发布年报及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收67.38亿元,同比下降8.36%;归母净亏损0.62亿元。1Q25实现营收18.82亿元,同比增长67.13%;归母净亏损0.28亿元。
储能逆变器出货下滑,导致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公司2024年并网逆变器销量为54.8万台,同比+3%,实现收入22.2亿元,同比-23%,毛利率19.78%,同比-9.65pct。储能逆变器销量5.12万台,同比-67%,实现收入4.6亿元,同比-71%,毛利率49.72%,同比-6.11PCT。储能电池销量217MWh,同比-36%,实现收入4.7亿元,同比-46%,毛利率31.78%,同比+6.82PCT。2024年储能逆变器出货占比下降至8.54%,同比-13.91pct,储能逆变器作为高毛利产品,其销量下降直接导致整体毛利率下滑。
2024年欧洲库存阴霾下,海外出货占比下降:2024年公司境外逆变器销量30.65万台,同比下降31%,占比从64.64%降至51.13%,欧洲市场受到高库存的影响,需求疲软,导致公司海外出货规模和占比显著下降,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户用系统出货高增,盈利持续改善:公司2024年户用分布式系统销量为959.87MW,同比+87%,实现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85%,毛利率为14.11%,同比提升1.17pct。受益于国内组件价格的下降,公司户用系统盈利得到持续改善。
短期费用率承压,随着收入恢复增长,费用率有望逐步下降:2024年因收入下滑导致公司各项费用率升高,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95%/4.81%/8.18%,三项费用率合计20.94%,同比增加3.92pct。1Q25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06%/4.57%/7.37%/0.10%,费用率合计19.1%,同比下降9.95pct。随着后续公司收入持续增长,预计费用率有望逐步下降。
根据公司年报、一季报及我们对行业最新判断,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4、4.17、5.63亿元,对应PE为31、24、18倍,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4月28日晚,青岛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47亿元,同比增长9.69%;归母净利润12.58亿元,同比增长16.4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23%,比上年提高1.72pct。
资产负债规模增速再提升,公贷主要支撑贷款增长。截至2025Q1末,青岛银行资产总额突破7000亿元,同比增长14.46%,增速较上年末提升0.97pct。贷款总额3591亿元,同比增长13.27%。青岛银行向符合政策导向的信贷资产倾斜,围绕“八大赛道”开展差异化经营,加大绿色、蓝色、公用事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贷款投放,贷款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5Q1年末,青岛银行负债总额6672亿元,同比增长14.76%,增速较上年末提升1.2pct。负债端从来源、结构和成本等方面共同发力,加强负债质量管理,推动公司、个人存款规模稳步增长。一季度贷款、存款增加额均超上年同期,且贷款、存款在资产、负债总额中占比均比上年末提高。
净息差逆势提升,营收增速较上年再提升。2025年一季度,青岛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0.47亿元,同比增长9.69%,增速较2024年末增长1.47pct。主要是利息净收入Q1同比增长11.97%,贡献营收;此外,非息收入表现不错,投资净收益高增188.64%。实现归母净利润12.58亿元,同比增长16.42%。青岛银行扎根本地、服务实体,积极应对资产收益率下行等经营挑战,坚持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重,纵深推进降本增效,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从而带动净利润增长和盈利能力提升。2025年一季度,青岛银行净息差1.77%,较2024年提升3BP,实现逆势增长。主要是其提高贷款等高收益资产占比,同时,负债端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成本率和利息支出均同比下降。
不良率下降1bp,资产质量进一步向好。截至2025Q1末,青岛银行不良贷款率1.13%,较2024年末下降1BP,延续下行趋势。2025Q1末拨备覆盖率251.39%,较2024年末提升10.17pct,拨备安全边际持续提升。我们认为,青岛银行推进重点领域的清收,提升前端管控化解能力,严控新增不良,不良指标有望持续加快改善。资本层面,2025Q1末,青岛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96%、10.46%、13.51%,分别较2024年-0.15pct、-0.21pct、-0.29pct。我们认为,青岛银行推进资本集约型发展模式,资本使用效能提升,内源性资本补充有望得到持续夯实。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青岛银行业绩表现优异,金融牌照齐全,加强对民营、制造业、绿色、蓝色等领域的贷款支持,不良指标持续改善,资产质量稳健向好,资本进一步夯实。我们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9.5%、18.52%、19.98%,2025-2027年EPS分别为0.88元、1.04元、1.24元。我们维持青岛银行“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9.44亿元(净额法,后同)、同比+3.79%,归母净利润5.75亿元、同比-21.07%。全年加权平均ROE4.56%、同比-1.41pct。2025Q1实现营收2.06亿元、同比-53.39%,归母净利润0.09亿元、同比-88.08%。2024年分部业务增速:期货经纪-3.78%、风险管理(净额法,后同)-20.83%、境外业务+132.21%、基金销售-12.09%、资产管理+85.17%,分部业务占比:期货经纪54.7%、风险管理20.6%、境外业务21.4%、基金销售2.7%、资产管理1.3%。2024年利润下降的主因为期货经纪、风险管理等的利润率有所下降。
期货经纪收入承压,营业利润率下降。2024年全年,公司境内代理期货交易2.01亿手、同比-14.1%,成交额14.71万亿元、同比-7.6%,客户权益470.57亿元、同比+2.9%。期货经纪业务营业利润率42.71%、同比-4.63pct。全年期货市场整体成交呈现“量减额增”,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公司期货经纪市占率由2023年的2.80%下降至2024年的2.38%,或是利润率下降的主因。
风险管理收入增长,营业利润率下降。2024全年,公司基差贸易业务仓单注册量28.55万吨、同比+56%,交割仓单量18.68万吨、同比+130%,实现营业利润0.31亿元、同比-84.81%,总额法计算营业利润率0.15%、同比-0.76pct。场外业务及做市业务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场外业务累计名义本金超1,900亿元、同比+17%,做市业务累计成交额超1.39万亿元、居行业第1。境外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一是境外期货经纪业务交易量同比+57.64%,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机构客户权益占比提升至80%,机构客户交易量占比提升至75.48%。二是财富销售大幅增长,全年新增基金销售约为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28.5%。
衍生品市场扩容持续,公司作为龙头或受益于市场扩张。2024年以来,鸡蛋、玉米淀粉、生猪期权等多个期权品种上市,瓶片期货等期货品种上市,我国衍生品市场持续扩容。公司作为行业龙头,行业扩容或将助力公司期货经纪、做市、风险管理等主业发展,同时,公司在优结构、精服务、育生态等战略指引下,业务发展具备长期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年报数据,我们将公司经纪业务、风险管理业务增速小幅下调,并基于此将2025-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下调14.7%、15.9%,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7.27亿元。考虑到期货行业扩容及公司龙头地位和长期竞争优势,我们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8%。2024年实现营收3221亿元(同比-6.5%),归母净利润73.6亿元(-38.4%),扣非归母净利润68.4亿元(-34.6%),经营性净现金流277.4亿元(+9.6%)。2025Q1归母净利润24.3亿元(同比+26.4%,环比64.5%),扣非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52.2%,环比+77.3%)。
高比例分红。公司公布了2024下半年利润分配预案,预计分红总额21.5亿元,加上中期已分配的现金红利,以及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已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7.9亿元,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53.1亿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2.1%。在公司现有股利分配政策的基础上,公司拟2024-2026年分配预案中,现金股利不低于每股0.2元人民币。
行业承压,公司经营稳健。2024年公司钢材销量5160万吨,与2023年基本持平。其中冷轧卷和厚板销量同比增加,热轧卷、钢管、长材销量同比下降。毛利润方面,冷轧卷和热轧卷是公司盈利主要来源,其中冷轧卷毛利润占钢材总毛利67%,热轧卷占26%;单位毛利方面,冷轧卷单吨毛利润275元,同比减少161元,热轧卷单吨毛利润109元,同比增加48元;长材单吨毛利润-87元,同比减亏101元。
2025年生产经营规划。2025年公司计划产铁4879万吨、产钢5261万吨、销售商品坯材5224万吨,营业总收入3120亿元、营业成本2909亿元。2025年公司预算安排固定资产投资239亿元,主要用于宝山基地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超高等级取向硅钢绿色制造示范项目、青山基地硅钢规划系列项目、东山基地零碳薄钢板工厂建设、梅山基地打造第一热轧建设等。
事件:(1)公司发布2024年报,全年营收59.68亿元,同比+29%;归母净利润7.72亿元,同比+26.8%。其中24Q4营收为16.95亿元,同比+18.4%,环比+10.8%;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7.8%,环比-29.5%。(2)公司发布25年一季报,实现收入13.74亿元,同比-3%,环比-18.9%;实现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6%,环比+24.2%。
各项业务均增长稳健,能源管理系统表现亮眼。2024年公司四大主营业务均实现了一定程度增长,其中能源管理系统收入8.3亿元,同比+92.9%,表现亮眼,主要是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照明控制系统收入28.9亿元,同比+22.2%,销量3992.38万只,同比+8.8%;电机控制系统收入9.6亿元,同比+21.4%,销量980.17万只,同比+12.8%;车载电器与电子收入8.8亿元,同比+15.8%,销量3357.5万只,同比+9.8%。
25Q1毛利率承压,海外市场增速更快。24年公司毛利率为29%,同比-0.6pp,净利率13.6%,同比-0.4pp,保持基本稳健。25Q1公司毛利率为27%,同比-5pp,环比-1.3pp,有所承压;净利率为15.9%,同比-0.4pp,环比+5.7pp。24年国内收入40亿元,同比+26.6%,国外收入19.7亿元,同比+34.4%,占比33%,同比+1.3pp,新定点项目中境外项目数量达到15%,在新定点项目生命周期预计销售额占比超过60%,境外业务已经成为公司非常重要的增长来源,除已设立的日本工厂外,年内将完成欧洲工厂设立工作。
新定点项目保持增长,未来前景可期。2024年,公司共获得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通用、ODM、康明斯、理想、小鹏、一汽红旗、极氪、长城、长安等国内外客户新定点项目预计整个生命周期销量1.2亿多只,其中主流客户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全球项目预计整个生命周期销量7300多万只。新产品方面,智能配电控制器Efuse率先在本土实现量产并向欧洲反向输出;获得了宝马多个车身控制器项目定点。随着公司各新定点项目的落地或放量,公司收入有望实现持续稳健的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为2.38/3.01/3.67元,三年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24.3%,维持“买入”评级。
哈尔滨亚冬会驱动2025Q1收入大增,亏损同比明显缩窄,维持“买入”评级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79亿元(同比-14.42%),归母净利润为4177万元(同比-68.94%);2025Q1营业收入为0.94亿元(同比+171.12%),归母净亏损为132万元(同比缩窄77.58%),2025Q1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系哈尔滨亚冬会(项目金额8788万)完工确认收入。考虑到公司部分项目完工进度延期,我们下调2025-2026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1.68/2.04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2.41/2.7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1/0.88/1.0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0.4、28.2、23.2倍,我们看好C端项目持续拓展打开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大型演艺活动营收为2.17亿元(同比-52.06%),毛利率为28.65%(同比-8.8pct),共完成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等国家级项目;文旅演艺活动营收为3.52亿元(同比+65.45%),收入占比为60.83%(同比+29.4pct),其中上海中心“天时632艺术空间”(2024年收入为3220万元,净利润为766万元)、《湘湖·雅韵》(2024年7月首演)、《海上有青岛》(2024年7月首演)贡献稳定营收,文旅演艺业务盈利能力稳定,毛利率为34.22%(同比-0.96pct)。费用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