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鱼体育,博鱼体育官方网站,博鱼体育APP下载/博鱼体育官方网站[永久网址:363050.com]拥有亚洲市场最大的线上娱乐服务,博鱼,博鱼体育,博鱼官方网站,博鱼boyu,博鱼体育登录入口,博鱼体育,博鱼体育官方平台,boyu博鱼中国官方网站,博鱼官网,博鱼体育登录入口,博鱼体育官网,博鱼体育下载,博鱼体育平台,博鱼体育改名,博鱼app下载,博鱼注册网址,博鱼官方网站,并且博鱼体育有这业界最优质的服务
崇明岛,中国第三大岛,地处长江入海口。背靠国际大都市上海,它不仅是城市喧嚣外的宁静绿洲,也被视为十分珍贵、不可替代、面向未来的生态战略空间,被誉为“太平洋西岸的净土”。上海正举全市之力,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上海崇明西沙明珠湖景区的湿地水森林是长江河口唯一具有潮汐现象的大型河口淡水沼泽湿地
世界上知名的生态岛往往是无人岛或只有少量人口,但崇明岛上的常住人口超过60万。这意味着,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是一项需要立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长期事业和系统工程,这一探索对中国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每吸一口都是养生。”在位于崇明岛中北部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导游向各方游客这样介绍。
20世纪6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滩涂盐碱地。数万知青在昔日的东平林场挥洒青春、围垦造林,造就了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林——生态始终是崇明最显著的标志,也是立岛之本、发展之基。
崇明也经历过发展的阵痛。20世纪八九十年代,崇明是上海的工业重镇,地方工业最早、规模最大的上棉三十五厂有5000多名员工,远东阿里斯顿冰箱、葵花电扇、万里电吹风等“崇明制造”家电走俏全国。随着时代发展,除了外部冲击,本岛的资源局限、交通短板逐渐暴露,传统工业化道路和粗放型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的生态底子敏感脆弱。除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持续高温、台风、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增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挑战更为复杂严峻,转型升级是时代浪潮下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1年,崇明明确了生态立岛的发展方向,先后关停全区近千家能源消耗大的重污染企业,通过优化负面清单调整产业结构;2016年,上海发布《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2022年,《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出炉,提出到2035年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国家生态文明名片的总体目标。
崇明区委书记缪京说,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一项没有先例可循的开创性事业。崇明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一条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的新路。
一草一木见证着这条新路的变化。崇明森林覆盖率从2003年的16.8%上升到2024年的30.74%,空气优良指数全年90%以上,每年经停候鸟300多种、100万只次,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如今,崇明以上海1/5的陆域面积,承载了全市约1/4的森林、1/3的基本农田,提供了上海约40%的生态资源和50%的生态服务功能。
崇明在世界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去年7月,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的一个核心指标是迁飞区记录到的某一水鸟物种数占全球种群数量的1%以上,而东滩‘关键1%’的种群和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钮栋梁说。
初夏时节,崇明东滩迎来赤嘴潜鸭、长嘴半蹼鹬、黄嘴白鹭等“新客”“稀客”。江滩芦苇吐出新绿,鸟鸣萦绕于耳。这幅岁月静好的生态画卷背后,是上海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11.6亿元。
清晨时分,崇明岛最东南端的瀛东村迎来全岛第一抹金黄色的日出。村民收拾完宅前屋后,前往村里的餐厅、采摘园、水上活动中心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游客。
瀛东村是历经三次围垦、在昔日荒滩上建起的一个小渔村,村史馆至今还保留着老一辈使用过的渔具。20世纪末,水产养殖业步入低谷,瀛东村开始转型生态种养和休闲旅游。近年来,通过引入崇明旅司统一经营管理,瀛东村将传统的农家乐、渔家乐升级成集餐饮、会务、住宿、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村。“是自然村,也是度假村。”瀛东村党支部书记卫生舟说,“村民都是享受流转金、租金、薪金、现金、保障金的‘五金农民’,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近2亿元。”
向荒滩要土地的村民先后步入晚年,要想留住新生代,就必须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乡村和家门口的未来——崇明这座世界级生态岛,必须要考虑60多万常住人口的民生福祉,在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之间寻求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不少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转折……
从小和父辈一起捕鸟谋生的金伟国,现在是东滩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工作人员,用曾经的捕鸟绝活“鸟哨”吸引鸟儿“自投罗网”,辅助科研人员进行环志工作;长江渔民张红伟在2018年崇明全域退捕后拆解渔船上岸,成为一名渔政巡逻员,看到江豚跃出水面是他最高兴的事……从捕鸟到护鸟,从捕鱼到护鱼,岛民的人生经历是一个时代的生动注脚。
不过,有人就会有生产生活,就会带来各种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没有条件保持全域“全生态”的崇明,需要用各种方法去建设一套绿色发展的“新生态”,而率先启动的就是一场全岛覆盖、全民参与的绿色革命。
江海相拥、一马平川的崇明在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资源禀赋较好。驱车从市区上岛,在长江大桥上就能看到长兴岛岸线边耸立着的一排大风车迎风转动叶片;下桥驶入岛上主干道陈海公路,726根光伏路灯像一朵朵盛开的“太阳花”,白天发电晚上亮灯;在马路尽头的绿华镇,300亩蟹塘上方覆盖太阳能光伏板,为螃蟹提供阴凉舒适的成长环境,还保障了去年进博会的100%绿电办展需求。
作为上海的首个“碳中和示范区”,崇明全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31%,居上海首位。崇明人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此外,崇明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实现全覆盖;国内首艘新能源客货渡船在崇明投入运营;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正在助推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找准了绿色发展的路,也要算清楚绿色发展的账。当前,崇明正积极推进世界级生态岛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通过实施碳排放精细化管理,推进生态产品统一登记,用清晰的数字告诉人们“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
有人就要有发展,世界级生态岛的产业要有世界级的眼光和水准,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点绿成金”,走出一条引领未来变革的创新之路。
崇明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峻介绍,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崇明正构建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包括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和海洋装备产业两个主导产业,以及旅游业、特色体育产业和健康服务业三个优势产业。
在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崇明全区绿色食品面积认证率达90%以上;崇明白山羊、崇明香酥芋、崇明白扁豆等都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崇明致力于建设“长三角农业硅谷”,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崇明白山羊用上了最新的胚胎繁殖技术;每小时生产近3000盘秧苗的“育秧工厂”、从种到收全流程自动控制的“鸡毛菜工厂”,分布在崇明各处的“植物工厂”马力全开;业内最新的RNA(核糖核酸)生物农药、人工合成蛋白质有机水溶肥在多个蔬菜大棚启动商业化试点,农作物普遍增产15%到40%。崇明正在种源农业、设施农业、生物农业等关键领域推动多个高端项目落地。
基于独特的地理位置禀赋,崇明三岛之一的长兴岛是我国海洋装备产业的重要基地,集聚江南造船、沪东中华、振华重工、中远海运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造船和海装企业。世界最大的标准集装箱船、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全球最大的龙门吊等很多“国之重器”和国际领先的海工产品在此诞生,驶向蔚蓝。
两个主导产业的发展为崇明带来业界的声量,但世界级生态岛要“破圈”,就要通过农文商体旅融合发展聚拢人气。如今,上海90%以上的民宿在崇明;这里既有长江半马、环岛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也有皮划艇、桨板、赛龙舟等大众水上运动;上海是全球咖啡店最多的城市,“村咖”则集中在崇明。对于爱玩、会玩的年轻人,崇明总有各种办法接住他们的多元需求。
调研过程中,半月谈记者常常听到一个词——“留白”:既是为生态“留白”,也是为发展“留白”。上海“唯二”的乡都在崇明,横沙乡和新村乡人口密度小,还大面积保留相对原始的田园农耕画卷。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席卷全球,超大城市的产业和生活空间日渐逼仄,而崇明仍有广阔天地,承载无尽想象。这里的“留白”何尝不是一种战略眼光和非凡定力呢?
今年4月,来自尼泊尔、泰国、埃及、肯尼亚、古巴等12个国家的36名官员来华参加由中国商务部主办、国家林草局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发展中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研修班。上海崇明是他们考察的其中一站。“我没想到上海也有这么令人震撼的森林景观。”古巴科技环境部专家让·路易斯·拉米雷斯·雷梅迪奥斯说。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通过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生动案例,中国再次向世界证明,发展中国家可以实现既保护绿水青山又创造“金山银山”的双赢局面——这不仅是一个创新的理论,而且是坚定的决心和有效的实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在2014年发布《崇明生态岛建设国际评估报告》,将其誉为“太平洋西岸最后难得的净土”,并将崇明生态岛建设作为典型案例编入绿色经济教材,供全球的岛国学习。但直到现在,生态岛建设并没有国际通行的标准,各国仍在摸索中。十多年过去,“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持续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如何推动崇明成为世界级生态岛的典范,将中国智慧转化为国际标准,是一个更大的课题。
从2006年开始,上海每两年举办一次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至今已吸引近千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搭建了一个生态岛建设领域长期性、制度化、国际化的合作交流平台。建设世界级生态岛需要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崇明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东亚海洋协调框架主任麦海石·普拉汉说,依托湿地治理、长江大保护、重要水源地保护等工作,近年来崇明周边海域生态韧性提升显著。
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标准很复杂,它不是单个领域的独立指标,而是涉及生态保护与修复、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改善与公共服务等多个维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丰昌说,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一方面是通过标准的制定,来倒逼治理体系和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是通过示范来引领,将好的实践经验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用脚投票”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开建筑设计公司的大熊(化名)卖掉市区房子,在崇明盖自然农场陪伴女儿成长;68岁的日本老人石附健一离开新潟老家,来崇明种“越光米”;法国美食专栏作家晓松在亚洲游历20多年后,定居崇明寻找写作的新灵感……这些阅尽繁华的异乡人、异国人,行走大半生,在崇明寻到了落脚地、心安处,与世界级生态岛双向奔赴、共同成长。